2024成品人片a级免费视频_已满l8点此进入甸伊交友_精一品和精品二的区别

(颍州区唯一公办中职学校)
教学资源

转载《如何说课》

【文章来源:教科室】 【作者:教科室】 【发布时间:2010-05-07】 【点击量:

     说课是一种教研活动,具有教研活动的一般性质。首先,它具有群体性,即由众多教师、同行参与。其次,说课具有交流性,即说课者与听讲者要彼此进行意见交流。再次,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即交流的内容是各自经过一定研究的结果。最后,还具有可操作性。 一、何谓说课       关于说课目前有以下几种解释,解释一:所谓说课,是指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或领导,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所作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解释二:“说课”就是指讲课教师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在一定场合说说某一教学课题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打算这样上的教学分析。也就说,“说课”是讲课教师对教学课题的设计与分析。解释三: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与理论依据。也就是教师说说自己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这么教。 综合上述观点,所谓说课,就是让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可见,说课是对课程的理解、备课的解说、上课的反思。说课活动由解说和评说两部分组成,通俗地说,说课就是把“上课前再把思路再理一遍”,发展为“备课时重视先理清思路,工作前先理清思路”。重点在解说,评说则是针对解说而进行的评议、交流和研讨。 说课活动由两部分组成,依次为解说和评说。重点在解说,它是以教师口头表达为主,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师生具体情况和课程特点,以同行为主要对象,在备课与上课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教学研究系统。它要阐明的问题是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及其理论依据。评说则是针对解说而进行的评议、交流和研讨。 由于说课的目的不同,说课可以是课前说,也可以是课后说。前者主要关注教学设计中的思想方法、策略手段,后者应该主要关注教学设计下所引起的教学效果的探讨和反思。 说课既然是一种教研活动,必然具有教研活动的一般性质。首先,它具有群体性,即由众多教师、同行参与。其次,说课具有交流性,即说课者与听讲者要彼此进行意见交流。再次,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即交流的内容是各自经过一定研究的结果。最后,还具有可操作性,这种可操作性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第一,说课的内容及其要求十分明确、具体和科学,具有规范性;第二,说课不受时间、地点和教学进度的限制,具有灵活性;第三,说课是教学中最接近教师的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可验证性;除此之外,对每一位教师来说,说课并非是高不可攀、神秘的可望不可即的东西,而是一种简单易懂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教研活动,所以还具有参与性。 二、说课怎么说      说课从何开始?说课顾名思义说的是“课”,说自己对于“课”的理解,是经过对“课”的研究之后的结果。告知所说的“课题”是说课的开始。      课题研究过程其实是教学的设计过程,所研究的“课”的性质、类型以及对象和范围便是这一课题首先要明确的。如课题为“函数的单调性”中,应当指出:本课是普通高中数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内容,该节中内容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及奇函数,偶函数图象的特点。《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总课时安排为3课时,《函数的单调性》是本节中的第一课时,是一节概念课。 说课主要展现哪些方面?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要全面反映教学需要罗列相当多的因素。同时,教学又是一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展现:其一是准备。即为教学准备阶段而进行的教学背景分析,由教学需要、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策略构成。其二是实施。由教学过程中的各主要环节、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手段构成,主要解释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其三是目标达成。亦即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进行的教学预测或反思,也就是对本课教学设计所引起的教学效果的预测或评价,以及对自己教学设计的评价与反思。 如何展示“课”中诸因素?      教学中的诸因素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体,教学目标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习对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剖析;教学内容则出于教学需要的考虑;而学情则是对学习主体在动机原理和学习特点上的认识。基于以上的认识,才能科学、合理地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教学方法、策略、过程提供事实上、理论上和逻辑上的依据,制定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思想方法、策略和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教学预测或评价,是教师教学反思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行动研究途径,也是教学反馈和教师教学元认知能力的展现。 因此,我们将说课在点明课题后分为三个层次来展开: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总是在一定的起点上进行的。学习需要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背景分析的起点。 1.陈述学习需要。 教是为了学,学习需要就是我们的教学需要。 在教学中的学习需要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是指学生学习的“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即学习需要是学生的学习现状与教学目标(或标准)之问的差距。通过学习需要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以下三点:(1)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2)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以确定在教学活动中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3)回答“为何教的”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需要中,我们主要从两方面人手,一是学习者起点分析,另一便是学习者 的终点认识。 (1)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进入教学前的学习状态,即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是我们在这里所要关注的。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起点不一样,学习个性、风格也不尽相同。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状态,了解他们对新的学习所具备的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能力贮备状态,这里主要是在学习中所具备的认知加工和元认识能力;第三,能够预先判断学生对新的学习的关注和接受程度。最后还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来这一环节往往被忽视,或者仅靠教师的想当然,或者仅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做个大致理解,较少对他们的态度和学习方式作出判断。我们只有对全体学生从知识、技能、态度、风格这几个方面去关注,才能在教学中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课程改革新的理念。 (2)学习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的确立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学什么”和教师事后检验学生“学”得怎么样,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问题。 如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四个目标领域两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目标以及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目标这两个维度,它们分别由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四个学习进展水平和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三个情感层次构成,这些目标在学生的每一天数学学习活动中得以实现。这四个目标是辩证统一的:情感与态度为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提供动力保障;知识与技能是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基础;会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在确立目标时,除了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应关注情感和数学思考这些方面。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①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是反映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因此,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②目标应该围绕“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干些什么”,或者“学生将是什么样的”来描述;③必须描述所期望的现行的教学成果,而不是很远的未来。 事实上,对于教学目标的轻视和误解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一方面,我们比较注重知识能力目标的培养,而较少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数学的思考,因而我们在目标设计时,比较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目标,而较少关注情感目标和数学思考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尽管每一位施教者在教学设计的开始就有对其教学目标的陈述,但大多数教师由于对教学目标的不理解而流于形式,表现为:一是对于陈述主体的误解。在目标陈述中,由于受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观的影响,陈述主体往往指向教师,如在目标设置中出现“使学生……”“培养学……”“提高学生……”等等行为陈述。二是“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这四个层次的把握不够准确,或者目标层次错乱。在陈述中出现“掌握和灵活运用函数的概念以及理解函数定义域、值域”诸如此类的错误阐述。三是目标陈述与实际教学不符。函数第一节课的教学要求就出现“灵活运用”的目标要求,而实际的教学要求一般应该是在理解的层次上,所以,教学目标形同虚设。四是教学目标的陈述过于简单化。只有“了解……掌握……”这样简单笼统的陈述,很难指导教师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 我们认为,对于目标的陈述应该更加具体化,使其具有可观察性,可操作性、指向性和可评价性。一堂课的目标应该分解为具体的几项子目标来完成,有对于实现目标所应有的行为指向的描述,如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那样,指出学生的行为指向“了解——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事物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景中辨认出这一对象”等等。这样便于我们观察学生是否能达成目标,教师能够及时获得有效的教学反馈。 2.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任务的分析,是对学生的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从属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详细阐释的过程。具体说就是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重点,这与“教什么”“学什么”相关。另一则是揭示教学内容中各项知识、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打下基础。 新的课程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因此,我们分析教学任务不仅应该了解和掌握知识本身概念、性质和思想方法,还应该对于知识的发生和发展有更多的了解和掌握;不仅应该知道其重点和难点,更应该知道为什么是重点和难点,因为,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接受式的学习,还应该有创造性的学习,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发展、问题解决能力也是学习任务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不仅应该分析教学内容,还应该关注情感发展和问题的能力。 3.教学环境描述。 不同的教学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也有所不同。因此,这是一个教学设计时必不可少的因素。从教室的选择到师生关系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心理状态,都是教学环境的组成部分。 师生关系是教学环境中的一种软环境。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已从过去的“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学是在一种更为平等、民主,合作的环境下进行。说课应该关注到这种软环境的营造。 现代教育技术更多地引入课堂,教室环境的选择已从过去单一形式到多样化,要求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来创设更好的条件。 (二)教学展开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为教学做好准备之后,接着应该展示对教学过程设计的思路。它关注的是课中的“教一学”活动的结构,以及为目标达成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和措施。 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由教学内容、师生行为和教学策略这三部分的有机结合。对教学展开分析就是使教师将不自觉的教学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有意向的和高效的教学行为。 教学过程的展示主要展现教师如何引发学生的动机、如何展开教学内容、如何安排教学程序以及采取何种手段来达到反馈和强化学习结果。 1.教学策略制定。 教学策略是教学目标落实的保证,也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前提。 从宏观上,教学策略中首先要求创设适合于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使用适合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提供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措施来完成个体的认知建构。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合理运用,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精神。 从微观上,我们的教学策略必须针对不同的知识类型和认识过程进行选择。 不同的知识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学生也需要不同的学习策略。如对陈述性知识可能主要是记忆和理解,而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一般首先是理解有关的概念和规则(也就是将此作为陈述性知识学习),然后通过变式练习获得程序性知识。 练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应该加以重视,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应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的练习,并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反馈调控的运用,以及对教学做出怎样的评价也是在制定教学策略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实际上,很多教师较少关注这一环节。因为,一方面它带有很大的随机性,所以不易事先确定下来;另一方面,反馈调控是基于现代教学理念下的一种教学策略,以学为主导,而不是传统的以教为主导的传授式教学。在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理念下,关注学生的知识的获得,关注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性品格都将是我们课堂评价的主旋律,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反馈调控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 2.教学策略实施。 怎样使教材、教法、学法的解说与教学过程的叙述统一起来呢?通过教学策略实施的呈现,能够使上述几个因素都得到充分展示。 教学策略是引发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组教学材料和程序。在这里我们依次说清楚教(学)什么、怎么教(学)、为什么这样教和这样教(学)的结果。 如,对于一节“函数的单调性”的课来说,教学过程分解可为“创设问题情境——分化各种属性——概括形成概念——巩固运用推广”四个环节。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观察函数图象;从而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及有关概念;通过例题概括出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步骤及其性质的特征;通过运用和变式练习达到对函数单调性的初步掌握。在第一环节感知阶段说明材料是“给出具体例子”;理由是“根据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特点”;结果是(1)学生初步感知函数的单调性质形成函数单调性的初步表象;(2)形成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3)引发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流程图可将教学的各个环节清晰、完整地展现出来: 3.教学媒体选择和运用。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课堂教学是信息交流为主要活动载体而存在,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教材、板书、幻灯、课件等等都是我们交流的重要载体。 媒体的选择主要从任务、学习者、教学管理、经济、技术和管理这六个因素去考虑。 板书较大容量和较长时间地呈现和存贮课堂交流的信息。通过板书设计的合理、科学、经济和美观,作为信息呈现的主要媒体——板书的设计应该加以陈述。 (三)教学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 这一内容是对教师教学元认知的能力要求而提出,能够更好反映教师自我认识教学,反思教学能力和提高教师对教学的评价能力,是说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说课可以是课前或课后进行。课前的说课,一般是对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策略方面而进行的交流,而课后的说课,侧重于运用教学策略后的效果的报告。因此,说课中这一活动环节也有两种不同的评价内容。 若课前说课,对其教学设计实施以后可能会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如课后说课,则对其教学设计实施以后的教学结果与预期目标做一番比较,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并对原有设计提出改进,以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评价有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这两部分。在说课活动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往往比较注重“说”,而较少开展“评”,尤其是他人的评价,参与更少。另一个问题是评价缺少深度和广度,带有传统教研的痕迹,只管对教材的处理提出见解,较少在教学理念、目的、策略、评价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这样显然不能完全体现完整意义上的说课。如何将说课充分、完全、有效地开展,值得我们进一一步去思考。 三、怎样评价说课 值得注意的是,在说课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说得过于简单,只交代几个教学环节和呈现的内容;二是内容逻辑混乱;三是说课没有说的味道,感觉或像演讲或像做报告。说课应该让他人能听懂你说的东西,听懂你究竟想在课中做些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当然,这也仅仅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就是,你必须要让人能够津津有味地听你说。所以,一次好的说课应该是让他人能够津津有味地听懂你说些什么,听完之后明白你在课上要做些什么,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 我们认为,好的说课应该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一)突出教学理念 从说课内涵看,教学理念在说课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可以说是整个说课的灵魂所在。虽然,备课时也需要理念的支撑,但这时的理念往往是作为一种素养发挥着潜在性的作用或影响,而说课则要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摆在统帅的位置,发挥它的指导功能和支撑作用。说课不仅要说出当然,即教什么、怎么教,而且要说出所以然,即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样教。没有教学理念的说课,说课便没了分量,没有力度和光彩。 (二)诠释教学思想 从说课表达形式看,说课,不仅仅限于对教学设计或教学方案的简单说明解释上,它不是教案的复述;不是对上课的预测和预演。它是在兼有上述两点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地表达授课教师在对教学任务和学情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下,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策略运用的教学思想方法,因此,更加注重的是对教育理论的诠释。所以要求教师在说课中必须清晰、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思路。 (三)体现教学能力 从说课过程看,说课应该促使教师的教学研究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化。因为教学思想的阐发,能够使教师进一步明确教育教学观,更好地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设计的展现,可以使教师把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解释教学现象,教学设计的预测或现象的反思,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升华教师的教学境界,所以在说课中应充分地表现出来。 (四)展现教学境界 创新是教学的灵魂,也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应该具有创造性。说课者对教学的创造便体现在他的说课之中,体现在他对于教学准确而独到的见解,对于教学环节独具一格的安排,对于教学策略独具匠心的理解和独特的运用技巧。 (五)展示演讲才华 从说课技能上看,说课主要靠口头语言来表达。这使它具有演讲特点。它与备课也有所区别,备课主要表现为教者的静态的内在功夫和一定的书写技能,说课是将静态的内在功夫的备课转为动态的外化功夫,它集中体现在说者的心口相应的协调和面对同行演说的技巧。同时它与上课的讲也有区别,上课面对学生的讲,是一种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须讲得适时适量适度,要通过讲去激发和指导学生去学习,而说课的讲是一种告知,让听者明白你所要进行的课的内容、目的、策略、手段及其效果的评价,明白你的教学思想及行为所引起的效应。所以,说的好的课更应该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能够充分展示他的演讲才华,使自己的教学思想理念更加充满魅力。 说课评价的标准不是唯一的,就像其形式不是唯一的一样,它是开放的、动态,的和发展的。但是,以上几个特征应该是任一种说课的共同特征。 总之,好的说课给人的感觉应该是说者有较新的教育观念,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了解学生,准确地把握重点难点,并有效地进行处理;能合理地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原理,采用的教学策略手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教学特点;说课应该逻辑性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还能够体现说者较强的取舍、处理、组织能力,知识面广,对所述问题有独特的见解,仪表端庄大方等等。 因此,必须努力使说课的每个环节到位,做到“说深”、“说实”、“说准”、“说精”,把握好说课艺术。 一、说纲本要“深”。 任何一门学科,都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每节课的内容都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小分枝”。就语文学科而言,它要求教师在说课前就一节内容出发追本溯源,找到它在大纲中的位置,看看大纲对这节所在单元及所在课文的要求,然后顺藤摸瓜,准确把握大纲对这节课的要求。至此,这节课的教学目的,重难点就可随之确定了。反之,脱离大纲的说课那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会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 二、说方法要“实”。 这个方法既包括教师实施教学目标的教法,又包括学生在这节课上要掌握的学法。只有教法得当,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施教;只有学法合理,学生也才会兴趣盎然地受教。而要做到教法得当,学法合理,我们教师在备课说课时必须要“实”。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依据“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十六字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及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等教学原则来确定教法、教学手段和学法。作为教师还要有全局观,树立面向个体学生的思想,实行分层优化,采取建立帮带小组,实行小组讨论等方法,促优生提高,帮差生转化。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必须找准出发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三、说习题要“准”。 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手段。因此习题的设计一定要“准”。既要准确体现该节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又要与中考题型、难度相吻合。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同时教师设计这些习题一定要考虑到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分层设计、区别对待,真正做到使“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异生吃了”。 四、说程序要“精”。 说课堂教学程序与前三项比起来,应说得详细些,因为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和安排既是说课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是贯穿整个说课过程的一条主线。但说课毕竟不同于授课,因它面对的是与说课者水平相当的教师,因此说课堂教学程序时无需将教案全搬出来,而要做到一个“精”字。具体地讲:一要说出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环节。二要说出处理教材、教法和学生实际之间联系的方法。三要说出对每个环节、每个层次、每个步骤的设想和安排及这样设想和安排的依据。四要说出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好关键点的理由和方法。五要说出习题设计和板书以及设计的意图、目的和理论依据。只要将以上五方面用最精炼的语言说出,使人听明白,即可达到教研交流的目的。 备课以后的说课,是目前组织教研活动和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说课的主要形式。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把自己怎样进行备课,备课时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学安排设想以及估计学生的达标程度和盘托出,供专家们评说。内容包括: 1)说教材 重点说明本课题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或本单元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本课题涉及主要知识点及其与前后联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附件(如图片、资料等)处理要点;确定课题重点难点及理由。执教者本人进行教材处理的打算以及进行修改、增减的理由和依据。 2)说学情 说明任教学生的基础,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习方法,由此说明对重点难点知识决定采取的教学起点。 3)说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分类,明确说出各知识点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课堂教学中所有举例说明,都必须体现目标的知识点、情感教育点、能力训练点。 4)说构思 说清教学过程设计的总体框架和设想,说出教学过程的整体结构、教学内容的详略安排和教学板块的时间分配。说出主要环节的教学设计,重点如何突破,难点如何化简。 5)说学法 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及其原因,怎样针对这些障碍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指出重点突破口,难点理解点。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掌握基本的解题、应用以及使用课本的能力等。 6)说教法 说明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在战术上介绍导入新课、难点突破设计、课堂提问设计、例题设计、课后小结和作业设计的目的、内容。说明不同层次学生如何实行分层教学,每节课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目标。 7)说媒体 说明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技术手段,包括教具、演示、板书、投影和其它教学媒体的设计和使用准备。教具、演示包括投影要简明,有利于突出呈现重点,操作简便。板书内容准确、精练,形式便于比较对照和理解。 以上是常见的说课内容,不难看出,就是备课涉及的基本内容。与备课不同的是,执教者要把上课的意图以口头语言的形式讲给专家和老师们听。因此,具体说课过程中,也可以把说教材和说目标、说学情和说学法、说构思和说教法分别结合在一起,成为说目标、说学法、说教法、说媒体,使说课条理更清晰更简明,重点更加突出。
安平县| 通辽市| 方山县| 尼木县| 涿鹿县| 甘泉县| 荔浦县| 金门县| 塔城市| 新巴尔虎左旗|